
隨著我國紡織印染行業的快速發展,水資源消耗量與廢水排放量逐年攀升。數據顯示,每印染加工 1 噸紡織品需耗水百噸以上,其中絕大部分以廢水形式排出。然而,當前廢水處理與回收技術的效率仍有提升空間,難以滿足行業綠色發展的需求。印染廢水的治理與回用,已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課題。
印染廢水處理的難點解析
印染廢水的處理難度,既源于技術層面的局限性,也與廢水自身的水質特性密切相關:
色度與有機物含量高:廢水中不僅含有染料、助劑等污染物,還存在大量漿料,導致水體粘性大、色度深,常規處理方法難以有效脫色。
污染物濃度波動顯著:化學需氧量(COD)與生化需氧量(BOD)濃度較高,且受加工品種、產量影響,數值波動范圍大,增加了處理系統的負荷壓力。
酸堿性與溫度變化大:部分工藝產生的廢水 pH 值較高,如硫化染料、還原染料廢水常呈強堿性;同時,水溫與水量因生產流程變化而不穩定,對處理工藝的適應性提出更高要求。

廢水回用處理的工藝路徑
針對印染廢水的復雜特性,單一處理技術難以滿足回用要求,需采用組合工藝實現優勢互補。目前,行業內推薦采用 “生化系統 + 預處理 + 膜分離” 的集成處理方案,通過多環節協同作用提升水質:
1. 前端生化處理
印染廢水經生化系統處理后,可去除大部分有機物與懸浮物,為后續深度處理奠定基礎。生化工藝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,將大分子污染物分解為小分子物質,降低廢水的污染負荷。
2. 預處理環節強化過濾
采用 “多介質過濾器 + 活性炭過濾器 + 超濾” 的預處理組合:
多介質過濾器通過石英砂、無煙煤等濾料,攔截水中的顆粒雜質;
活性炭過濾器利用吸附作用,去除殘留的有機物、色素及異味;
超濾系統通過膜分離技術,進一步截留膠體、微生物等微小污染物,為核心膜分離系統提供穩定的進水水質。
3. Neterfo 極限分離系統深度脫鹽
作為脫鹽核心工藝,Neterfo 極限分離系統采用抗污染、耐高壓的膜元件,通過優化膜表面涂覆材質,增強對印染廢水的適應性。該系統可有效去除水中的陰陽離子,突破傳統回用水系統的回收率瓶頸,綜合回收率顯著提升。同時,系統運行成本較傳統設備降低,在實現高效脫鹽的同時,兼顧經濟性與穩定性。
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化方向
印染行業作為工業廢水排放大戶,實現廢水回用需從技術創新與源頭管控雙管齊下:
工藝創新與集成應用:持續探索高效處理技術的組合模式,通過優化預處理流程、升級膜分離工藝,提升廢水回用率與水質穩定性;
清潔生產與源頭減排:推行綠色生產工藝,減少染料與助劑的浪費,從源頭降低污染物產生量;加強水資源循環利用,通過工藝改進減少取水量與廢水量;
資源綜合利用:探索廢水中染料、漿料等物質的回收技術,實現污染物的資源化轉化,既降低處理成本,又創造附加價值。
印染廢水的回用處理是一項系統工程,需要結合行業特點與技術優勢,通過 “預處理 - 深度處理 - 資源回收” 的全鏈條優化,推動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環保理念的深入,印染行業將逐步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。